老乾媽陶華碧告訴我們,有一種方式,可以把事情做成:踏踏實實做企業,一分稅錢不偷,一點把柄不留,底氣十足地跟他們幹架!

論實力,她丈夫早逝,還帶著兩個孩子四處打工,壓根沒什麼實力;論機會,她做的是麻辣醬,屬於傳統產業,發展前景不明朗;論學歷,她沒有上過學,更談不上讀大學甚至“留洋”。而她卻創造了非凡的業績。

創造這個“神話”的婦女,叫陶華碧,她讓“老乾媽麻辣醬”名聞四海。

從不打廣告,老乾媽為什麼火遍全世界?

一瓶辣醬改變命運

“老乾媽”創始人陶華碧,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。

由於家裡貧窮,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。20歲那年,她嫁給了地質隊的一名隊員,但沒過幾年,丈夫不幸病逝了,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。為了生存,她不得不去打工、擺地攤。

當別家賣涼粉只是加點胡椒、味精、醬油和小蔥當作料,陶華碧卻特意製作了麻辣醬,作為專門拌涼粉的作料,生意興隆。“濃香,微辣,適口鹹”,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民間本味。

18年時間,這瓶小小的香辣醬,漂洋過海,北美、歐洲、東南亞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香港、中國臺灣……隨處可見。不打廣告的老乾媽,近乎是神一樣的存在。

老乾媽之所以這麼牛,這跟陶華碧產品為王的理念是息息相關的。

老乾媽一共十幾種品類,每一品類都是陶華碧親力親為的心血。“我的辣椒調料都是100%的真料,每一個辣椒,每一塊牛肉都是指定供應商提供的,絕對沒有一絲雜質。”她從不偷工減料,以次充好,用料、配料、工藝拿捏,添加了許多講究,保持產品風味虜獲顧客的舌尖。

一直以來,老乾媽都被外界稱包裝“土”,可就是因為這個“土”,陶華碧挖掘出了“土”對消費者的利益點:一分價錢一分貨。包裝便宜,那就意味著消費者花錢 買到的實惠更多,省下來的可都是真材實料的辣醬,老百姓居家過日子,不就是圖個實惠嗎?辣醬又不拿去送禮,自家吃根本用不著考慮好看不好看的問題,味道好 就行了。

當老乾媽逐漸走進千家萬戶,陶華碧的生意越做越大,但在產品的把控度上,陶華碧的做法不同於許多同品類廠家–不接受代理商的退貨。

事實上,老乾媽的退貨率相比其他品牌並不高,不接受退貨的政策對經銷商的影響也不大,老乾媽的銷量一直很好,壓貨的情況很少。老乾媽這骨子堅定的把控與自信,全然源於來自產品品質。

風雲際會的時代,管道,終端,品牌,各自被梳理成市場行銷的主線。

但老乾媽一直行走在行銷的原點,致力於產品。商品(包括物質的產品和服務)是以產品本身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,一切行銷的手段及方法,都只是提供了一個讓商品到達消費者的管道,而商品本身,才是消費者最初的希望。

火遍全球的秘密

外界說的最多的,是老乾媽從不打廣告。的確,老乾媽從不在廣告上花一分錢,但從一開始,老乾媽就自形成了一種別樣的銷售路子。

1994年,彼時的老乾媽還無人知曉。貴陽修建環城公路,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,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,他們成了陶華碧“實惠飯 店”的主要客源。而陶華碧的商業智慧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得到了發揮,她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製作的豆豉辣醬、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,大受歡迎。

車貨司機們的口頭傳播顯然是最佳廣告形式。短短時間,“龍洞堡老乾媽辣椒”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,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,專程從市區開車來公幹院大門外的“實惠飯店”購買陶華碧的辣椒醬。

找對了管道,就相當於一種自我推廣。從在創業之初以貴陽地區為中心小範圍作市場,到老乾媽辣醬口味走出貴陽得到了普遍認可時,老乾媽開始進軍全國市場。

在2007年9月榮獲“中國馳名商標”,“老乾媽”品牌逐漸走向成熟。當老乾媽在大陸市場站住腳後,又逐漸向香港、臺灣、日本等國內外地區進行市場拓展,到目前為止已經擁有40多個國家的海外市場。

老乾媽每一天都會生產出大約130萬瓶辣椒醬,由始終等候在廠區的卡車拉走進入銷售管道,然後迅速被發往中國各地的大小超市,以及遍佈五大洲的30多個國 家和地區。娃哈哈貴州分公司一位管道經理說:“有華人的地方,就有‘老乾媽’,它最大的意義是提高了華人對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,改變了華人的口味。”

鋪貨,是新產品上市“臨門一腳”,雖原始,但卻是老乾媽推廣產品的絕招。

時間長,鋪貨廣,從而形成了高度的品牌曝光,直接促成了即時的現實銷售。

另一方面,為了實現文化輸出,我國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,教人四書五經,或傳播中華武術,這些抽象的概念遠比不上飲食文化的輸出。這就好比,中國人瞭解美國,也是從KFC和麥當勞開始的,而並不是通過美國大選。

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,這是民間為老乾媽創造的廣告語。多年來一枝獨秀,持續的終端傳達,形成了消費者的固定印象:“老乾媽”就是辣椒醬的代表,是消費者的記憶性首選品牌。

每年花費3000萬打假

隨著老乾媽品牌影響越來越大,消費者已經將“老乾媽”的品牌與品類認知緊緊聯繫在一起,也就在這個時候,與老乾媽陷入商標糾紛的企業也越來越多。

最轟動的例子是湖南華越公司的“劉湘球老乾媽”。華越公司申請的“劉湘球老乾媽及圖”商標幾乎在“老乾媽”公司向國家商標局申請“陶華碧老乾媽及圖”商標的同時,雙方均得到國家商標局的認可。一時間,多地貨架上同時出現兩位有著紅底黃字瓶貼、身著白色圍裙的“老乾媽”。

之後,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,這場官司以老乾媽勝訴告終,公司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領取到了“陶華碧老乾媽及圖”商標註冊證書。

陶華碧的秘書劉濤介紹,老乾媽公司近年來每年都要安排兩三千萬用來“打假”的專項資金。

此外,老乾媽公司對商標保護也加強了措施。目前,該公司全部注冊商標達114個,包括“老於媽”、“媽幹老”等商標,這都是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邊球,對老乾媽品牌有所影響。

神秘“女神”不是傳說

老乾媽如此受關注,在一定程度上,依賴于陶華碧本身。

農村婦女,目不識丁,女性創業,不融資,不上市,大企業……這些關鍵字融合在了陶華碧一個人身上,形成了一個奇特又新穎的勵志故事。

人們總是會對出乎意料的事物感到好奇。從5塊錢做到36億,陶華碧將傳統製造業的發展演繹成了一段傳奇。

細究陶華碧,其實不難發現她在生意領域的過人特質:喜歡鑽研,記憶力和心算能力驚人,不畏艱難執著於想做的事,對現金有近乎偏執的重視,每一次的擴張慎之又慎,絕不涉足不熟悉的行業。

陶華碧不懂財務,管理方式也令人稱奇。“老乾媽”沒有董事會、副董事長、副總經理,只有5個部門,陶華碧下面就是謝邦銀和王武,一個管業務,一個管行政。一份規章制度,只有一些諸如“不能偷懶”之類的句子,在長達16年的時間裡,卻如美國憲法般沒改過一個字。

先來看一組數據:1998年產值5014萬元,2013年產值37.2億元,15年產值增長了74倍。1998年上繳稅收329萬,2013年上繳稅收5.1億元,15年間增長155倍。老乾媽堅守現金為王、現貨現款原則,絕不玩提前確認收入、賒銷那一套,其增長都是真金白銀實打實的增長。

老乾媽陶華碧告訴我們,有一種方式,可以把事情做成:踏踏實實做企業,一分稅錢不偷,一點把柄不留,底氣十足地跟他們幹架!

 
arrow
arrow

    好事好文章分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